1、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
2、孔子语录: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——摘孔子《论语》(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,唯恐得不到;已经得到了官职,又唯恐丢失掉。假若害怕丢失掉,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。)
3、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这所恶也,不以其道 得之 ,不去 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
4、过则勿惮改。出处:论语学而
5、择可劳而劳之,又谁怨?欲仁而得仁,又焉贪?
6、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: 友直(正直)友谅(诚信)友多闻(见多识广),益矣; 友 便辟( 性情暴躁,惯走邪道)友善柔(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)友便佞(心怀鬼胎。谄媚),损矣。
7、君子尊贤而容众,嘉善而矜不能。
8、朽木不可雕也。
9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
10、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
11、“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,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”
12、先有司,赦小过、举贤才。
13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
14、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悦乎!
15、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.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.
16、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17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18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 《论语》
19、……因民之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费乎?
20、“君子哉若人。鲁无君子者,斯焉取斯。”
21、言未及之而言,谓之躁;言及之而不言,谓之隐;未见颜色而言,谓之瞽。
22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择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23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!
24、是可忍,孰不可忍?
25、孔子说过,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。意思是,没有诚信,怎么做人。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讲诚信,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公民。
26、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事兄悌,故顺可移于长。居家理,故治可移于官。是 以行 成于内 ,而名立于后世矣。 《孝经》
27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。
28、子谓于产。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
29、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
30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31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。
32、孔子语录:子曰:“赐也,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?”对曰:“然,非与?”曰:“非也,予一以贯之。”——摘孔子《论语》(孔子说:“端木赐啊!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?”子贡答道:“是的,不是这样吗?”孔子说:“不是的,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。”)
33、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
34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35、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
36、相维辟公,天子穆穆。奚取于三家之堂!
37、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
38、过而不改,是谓过也。
39、是可忍,孰不可忍?
40、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,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
41、君子之道四焉,强于行义,弱于受谏,怵于待禄,慎于治身。
42、忠以劝,如之何?
43、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达而达人。
44、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45、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。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
46、“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;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”出处:论语
47、居是邦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
48、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
49、孔子说:志士仁人,无求生而害仁,有杀身而成仁。
50、不仁者,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
51、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。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”。
52、君子忧道不忧贫。
53、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‘思无邪。’”
54、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
55、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莅之,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
56、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
57、父在,观其志。父没,观其行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
58、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。--孔子(中国着名思想家)
59、君子,中庸;小人,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;小人之反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 君子中庸,小人违背中庸。君子之所以中庸,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,无过无不及;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,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,专走极端。
60、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您可以选择微信支付赞助本站
微信钱包扫描赞助
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