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桀纣之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。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民有道:得其心,斯得民矣;得其心有道:所欲与之聚之,所恶勿施,尔也。
2、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
3、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。
4、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,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。
5、不以文章害辞,不以辞害志
6、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,而先且以自利,则不交相杀夺,故不足自饱餍。言必杀夺。
7、惟仁者宜在高位。不仁而在高位,是播其恶于众也。
8、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
9、仁之胜不仁也,犹水胜火。今之为仁者,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;不熄,则谓之水不胜火,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,亦终必亡而已矣。
10、公孙丑上:昔者曾子谓子襄曰:“子好勇乎?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:自反而不缩,虽褐宽博吾不惴焉;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吾往矣。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 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。 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 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出处:孟子
11、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
12、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时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达财者,有答问者,有私淑艾者。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。
13、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在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
14、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,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。善政,民畏之;善教,民爱之。善政得民财,善教得民心。
15、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
16、权然后知轻重;度然后知长短。
17、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;今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
18、思诚为修身之本,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。
19、权,然后和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
20、)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
21、不得乎亲,不可以为人;不顺乎亲,不可以为子。
22、不挟长,不挟贵,不挟兄弟而友。
23、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24、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诸侯不仁,不保社稷;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庙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体。
25、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诸侯不仁,不保社稷;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庙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体。
26、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
27、惟孝顺父母,可以解忧。
28、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29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,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
30、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
31、王子宫室、车马、衣服多与人同,而王子若彼者,其居使之然也;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?鲁君之宋,呼于垤泽之门。守者曰:此非吾君也,何其声之似我君也?此无他,居相似也。
32、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
33、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。
34、人之相识,贵在相知,人之相知,贵在知心。
35、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
36、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叙,朋友有信。
您可以选择微信支付赞助本站
微信钱包扫描赞助
赏